如今的一千元,对我们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笔资金,可当年的一千元却不是小数,按知青们在永丰农场每月32元的月薪计算,相当于三十多人一个月的工资。食堂现金一千多元不翼而飞,消息很快就传到领导们的耳朵里,工地党委认为此事非同小可,立即召开紧急会议,并作出决定:对此事立案侦查。云卷云舒自查无果,党委派了不少人对账目进行了一次次核对,结果还是少了一千多元。“云卷云舒”理所当然成了嫌疑对象。
工地党委将目光转移到“云卷云舒”调来前的农场,他们派人与永丰农场的党委进行了联系,了解“云卷云舒”在永丰的表现,同时对“云卷云舒”的人际关系进行了排摸,“云卷云舒”的邻居、原连队男知青W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此案的内控对象,领导们试图从中找出“云卷云舒”资金转移的蛛丝马迹。永丰农场党委为了协助破案,派人去工地查账,依然毫无结果。破案进入了僵持状态。
老马刚到引嫩时在工地上挖土、抬土,因为引嫩的岗位已在先期到达的人员中间做好了安排。他到引嫩工地后就听说出了此事,凭他对“云卷云舒”在永丰时的印象,他认为贪污是绝对不可能的!借她十个胆也做不到。那么,问题会出在哪里呢?哪些环节可能会影响账面上的资金不符?或许是破案心焦,或许是老马的积极争取,反正,老马介入了此案侦查的行列。老马将重点放在“云卷云舒”接手食堂岗位后的这十多天。整整三天三夜反复思考、没日没夜地核查。最后,老马得出的结论同样语出惊人:重复记账!
原来,每到发工资前,总有一些知青的饭菜票前吃后空,只能到卖饭菜票的人那儿打欠条赊饭菜票,到下月发薪时再将现金还上,欠条抽回。于是,管理食堂饭菜票的人手上每月都会有许多欠条。初来乍到的“云卷云舒”不知如何处理这些欠条,前任已经走了,她咨询过财务等很多人,他们几乎都告诉她,移交前不用上账,移交后必须上账,于是她就将所有欠款一笔一笔记到了食堂现金的账面上。“云卷云舒”从工地司务长手中接任工作时,现金和欠条之和是记在“资金余额”一栏的,这是食堂记账的通用方法,所以“归还现金”和“抽回欠条”在资金余额一栏中应该没有增减。也就是说,这些“应收款”在收到现金、归还欠条的同时已不再存在了,可因为“云卷云舒”已经入了账,现金账面上这些子虚乌有的的欠款却依然存在。老马的思路确实有理,于是,他将所有归还欠条的金额反复核对清楚,结论就出来了——那是“重复记账”惹的祸!
事情搞清楚了,后面的处理就简单了,老马将自己的核查结果写了一个说明,悬而未决的“巨额资金缺失案”就此宣告侦破。工地党委终于松了一口气,此案的侦破也还了“云卷云舒”一个清白。我不禁对老马肃然起敬——要是老马不破案,要是“云卷云舒”还背着包袱,我真的不敢想象,也无法想象......因此,这个功是一定要立的,这个奖是一定要颁的!引嫩工地做得好,做得对,一个立功嘉奖令,对二个老知青都是认真负责的态度,对“云卷云舒”邻家小伙子就此“撤销内控”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。呵呵,幸好那个被蒙在鼓里的小伙子,也是在近四十年后的同一天与我一起听到了这段陈年往事。
评论